泉州的中秋节习俗非常丰富,其中包括了“烧塔仔”这一独特的传统活动。烧塔仔是泉州地区中秋节的重要习俗之一,尤其在晋江安海镇,这个习俗已经流传了600多年。
烧塔仔的起源与元末时期的抗元起义有关。相传当时刘伯温在月饼里藏字条,以八月十五举火为号,实行武装起义。后来,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,人们每年中秋节都会举行烧塔仔活动,这个习俗也就代代相传下来。
在烧塔仔活动中,孩子们会提前几天开始收集砖头瓦片和干柴,然后在旷野中建造大小不一的塔仔。这些塔仔一般叠成五层或七层,各层裱上五色纸,并供奉泥塑偶像。到了中秋节晚上,孩子们会点燃塔仔内的干柴,火光在月色下闪耀,营造出一种欢乐和壮观的气氛。
除了烧塔仔,泉州的中秋习俗还包括赏月、拜月、敬田头、听香等。其中,敬田头是一种充满田园风情的节日祭奠活动,而听香则是一种传统的占卜活动。此外,泉州还有吃地瓜和芋头的习俗,象征着“包金包银,鼎中出金银”的美好寓意。
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泉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也展示了当地人民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尊重。虽然现代生活中一些习俗已经不如过去那样普遍,但它们仍然在泉州人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,成为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文化纽带。